任何一種光學儀器的用途和使用條件必然會對它的光學系統提出一定的要求,因此,在我們進行光學設計之前一定要了解對
光學鍍膜系統的要求。這些要求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 光學系統的基本特性:
數值孔徑或相對孔徑;線視場或視場角;系統的放大率或焦距。此外還有與這些基本特性有關的一些特性參數,如光瞳的大小和位置、后工作距離、共軛距等。
二、 系統的外形尺寸:
光學鍍膜系統的外形尺寸,即系統的橫向尺寸和縱向尺寸。在設計多光組的復雜光學系統時,外形尺寸計算以及各光組之間光瞳的銜接都是很重要的。
三、 成象質量:
成象質量的要求和光學系統的用途有關。不同的光學系統按其用途可提出不同的成象質量要求。對于望遠系統和一般的顯微鏡只要求中心視場有較好的成象質量;對于照相物鏡要求整個視場都要有較好的成象質量。
四、 儀器的使用條件:
在對光學鍍膜系統提出使用要求時,一定要考慮在技術上和物理上實現的可能性。如生物顯微鏡的放大率Г要滿足500NA≤Г≤1000NA 條件,望遠鏡的視覺放大率一定要把望遠系統的極限分辨率和眼睛的極限分辨率一起來考慮。
五、光學鍍膜系統設計過程:
所謂光學系統設計就是根據使用條件,來決定滿足使用要求的各種數據,即決定光學系統的性能參數、外形尺寸和各光組的結構等。因此我們可以把光學設計過程分為4 個階段:外形尺寸計算、初始結構計算、象差校正和平衡以及象質評價。
六、光學鍍膜系統外形尺寸計算:
在這個階段里要設計擬定出光學系統原理圖,確定基本光學特性,使滿足給定的技術要求,即確定放大倍率或焦距、線視場或角視視場、數值孔徑或相對孔徑、共軛距、后工作距離光闌位置和外形尺寸等。因此,常把這個階段稱為外形尺寸計算。一般都按理想光學系統的理論和計算公式進行外形尺寸計算。在計算時一定要考慮機械結構和電氣系統,以防止在機構結構上無法實現。每項性能的確定一定要合理,過高要求會使設計結果復雜造成浪費,過低要求會使設計不符合要求,因此這一步驟慎重行事。
七、光學鍍膜系統初始結構的計算和選擇
初始結構的確定常用以下兩種方法:
1、根據初級象差理論求解初始結構
這種求解初始結構的方法就是根據外形尺寸計算得到的基本特性,利用初級象差理論來求解滿足成象質量要求的初始結構。
2、從已有的資料中選擇初始結構
這是一種比較實用又容易獲得成功的方法。因此它被很多光學設計者廣泛采用。但其要求設計者對光學理論有深刻了解,并有豐富的設計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從類型繁多的結構中挑選出簡單而又合乎要求的初始結構。初始結構的選擇是透鏡設計的基礎,選型是否合適關系到以后的設計是否成功。一個不好的初始結構,再好的自動設計程序和有經驗的設計者也無法使設計獲得成功。
3、較高的分辨率,根據光電器件的PIXEL 的大小,一般數位鏡頭光學設計要達到1/(2*PIXEL)線對。